注册制症结在于监管宽严度
如何解决注册制将带来的上市标准降低,以及新股发行频率上升;市场容量及投资者保护如何平衡,似乎亦是新政实施过程中,要考量的问题。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2月初专访了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原主任、“新基金法”修订小组成员朱少平。并对A股发行制度改革过程中,新推出的“抑制三高”、“市场维稳”等进行解读。
注册制预览
《21世纪》:注册制实施会是什么样的流程?
朱少平: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实施,监管部门是有考虑的。
我认为,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注册条件。注册条件会在原来审核制的条件上修改。其次,申请IPO的企业是否具备条件,需要自己首先有一个判断。再由券商做出上市辅导,如果满足注册条件,即可向监管机关申请注册。再次,监管机构根据制定的注册条件审核企业材料。符合的予以注册发行,不符合则要求补充,这与退回材料不予以“核准”不同。不符合的需要回来补充更正,最后符合要求再予以注册。
《21世纪》:这意味着注册制会有各类指标和条件?
朱少平:注册制实施后,拟发行上市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目前,符合条件的企业很多,不可能一下子全部上市,譬如现在排队的有700多家,全部予以注册会引起很大的市场反应。
以前的标准细化成40多个指标,由证监会审查。未来,这些具体条件如何修改,如何履行条件的审查程序,及发现问题后履行何种程序,都要厘清。对于指标的去留,譬如环保规定要不要,这些都是问题。
《21世纪》:注册制实施最关键的症结在哪里?
朱少平:我不给你文件,你没法注册,这是注册制吗?证监会在注册制中掌握的宽严,目前很难确定。从历史情况看,从审批制到核准制并没有区别。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证监会未来掌握到什么程度。
《21世纪》:怎么看待下一步的政策改革脉络?
朱少平:实施注册制,例如审核人员怎么审,怎么注册,发现问题怎么办,这些都需要细化指标规定。《证券法》有200多条,有部分急的内容先改,难度较大的修法时候再改。
现在需要解决三中全会点到的问题先行修改,《证券法》修改出台前,可能会再修改一些别的问题。
新规则的过渡期意义
《21世纪》:为“抑制三高”、“市场维稳”等,《意见》有不少细致干预的条款,怎么看待这一系列的条款?
朱少平:许多政策都是试点性质,政策合适就继续下去,如果不合适再做调整。
核准制改注册制,目的是维护市场及保护投资者利益。新规现在很难判断好或是不好。不过IPO重启后,募资压力比较大,如果完全交给市场,市场能否承受需要监管层考量,增大机构配售比例,也可缓解市场压力。
《21世纪》:怎么看待新政出台,对市场走势带来的短期冲击?
朱少平:新股改革政策和IPO开闸消息对市场的影响很正常。这是市场自我调节。我认为这是最后一跌,新一轮行情启动的最后一轮预演。
《21世纪》:如何看待并购重组?
朱少平:目前主板和中小板借壳上市,还是有渠道的。有些公司借壳取得了成效,也有公司效果不佳,重组方即便取得大股东地位,也不一定能顺利注入资产。
相比IPO,并购程序相对简单。如果条件再放低,将引导更多公司做并购,使得并购重组良莠不齐。明确禁止创业板借壳,是为防止有人专门利用创业板的标准“做壳”。
《21世纪》:怎么看待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背后,国内金融改革的大脉络?
朱少平:证监会不是股监会,体制改革后,中国的证券不能只限于股票,包括物权、特许权证券、知识产权等也属于证券范畴。
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需要通过大力发展证券类投资、金融服务类投资,将资金引入新兴产业,未来的证券会有巨大的概念转变。注册制不能改变所有问题,改革要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