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商业专业讲义:供应链管理
6.4 供应链管理
一、供应链概述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二)供应链的结构
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美国的沃尔玛特),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生产、分销、零售等),以资金流、物流和服务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三)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
(2)动态性。
(3)面向用户需求。
(4)交叉性。
(四)供应链的类型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划分,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物理功能和市场中介功能)可以把供应链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与管理机制
供应链管理,有许多不同的定义和称呼,如有效用户反应(ECR)、快速反应(QR)、虚拟物流(VL)或连续补充(CR)。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二)供应量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在以上四个领域的基础上,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
(三)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第一,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
第二,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任意两节点之间都是供应与需求关系),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概念,因为它影响或者可以认为它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
第三,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不仅仅是节点企业、技术方法等资源简单的连接。
第四,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
(四)供应链成长理论与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供应链运作的表象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但是供应链的成长过程实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产品(技术、服务)的扩散机制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来发展壮大企业的实力。因此,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一合作一协调机制的、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
供应链成长过程体现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熟与发展之中,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等来实现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以及留住顾客等功能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和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的合一。
1.合作机制
2.决策机制
3.激励机制
4.自律机制
(五)供应链管理的效益
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达到以下多方面的效益:
(1)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l0%以上。
(2)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l5%。
(3)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35%。
(4)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l0%以上。
(5)绩优企业资产运营业绩提高l5%~20%。
(6)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优企业的库存降低15%。
(7)绩优企业在现金流周转周期上具有比一般企业少40~65天的优势。
三、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
(一)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模型
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由顾客化需求一集成化计划一业务流程重组一面向对象过程控制组成第一个控制回路(作业回路);由顾客化策略一信息共享一调整适应性—创造性团队组成第二个回路(策略回路);在作业回路的每个作业形成各自相应的作业性能评价与提高回路(性能评价回路)。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展开,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
调整适应性一业务重组回路中主要涉及供需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重建)精细化策略等问题。
(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实现
1.实施供应链管理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真正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企业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①企业要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考虑企业内部的结构优化问题;②企业要转变思维模式,从纵向一维空间思维向纵一横一体的多维空间思维方式转变;③企业要放弃“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闭的经营思想,向与供应链中的相关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纽带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转变;④企业要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息集成系统,保持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和透明度;⑤所有的人和部门都应对共同任务有共同的认识和了解,去除部门障碍,实行协调工作和并行化经营;⑥风险分担与利益共享。
2.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的步骤
(1)第一阶段——基础建设。这一阶段是在原有企业供应链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企业现状,分析企业内部影响供应链管理的阻力和有利之处,同时分析外部市场环境,对市场的特征和不确定性做出分析和评价,最后相应地完善企业的供应链。
在传统型的供应链中,企业职能部门分散、独立地控制供应链中的不同业务。企业组织结构比较松散。这时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①企业的核心注重于产品质量。②关于销售、制造、计划、物料、采购等的控制系统和业务过程相互独立、不相匹配,因部门合作和集成业务失败导致多级库存等问题。③组织部门界限分明,单独操作,往往导致相互之间的冲突。
(2)第二阶段——职能集成。职能集成阶段集中于处理企业内部的物流,企业围绕核心职能对物流实施集成化管理,对组织实行业务流程重构,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集成,通常可以建立交叉职能小组,参与计划和执行项目,以提高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克服这一阶段可能存在的不能很好满足用户订单的问题。
此阶段供应链管理的特征:①将分销和运输等职能集成到物流管理中来,制造和采购职能集成到生产职能中来;②强调降低成本而不注重操作水平的提高;③积极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满足用户需求;④职能部门结构严谨,均有库存做缓冲;⑤具有较完善的内部协定,如采购折扣、库存投资水平、批量等;⑥主要以订单完成情况及其准确性作为评价指标。
(3)第三阶段——内部供应链集成。这一阶段要实现企业直接控制的领域的集成,要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用户管理部分的集成,形成内部集成化供应链。
本阶段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效率问题。
此阶段供应链管理的特征:①强调战术问题而非战略问题;②制定中期计划,实施集成化的计划和控制体系;③强调效率而非有效性;④从采购到分销的完整系统具有可见性;⑤信息技术的应用;⑥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4)第四阶段——外部供应链集成。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第四阶段,即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形成一个集成化供应网链。
此阶段企业要特别注重战略伙伴关系管理。
(5)第五阶段——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