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婴幼儿乳粉准入受限 消费者仍难做“得利渔翁”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公布了首批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这也意味着,目前除了拿到“入场券”的41家生产商外,其余境外生产商在通过国家认监委评估获得注册之前不能向中国出口婴幼儿乳制品。
一直以来,“洋奶粉”在国内大行其道,洋品牌也“渐欲迷人眼”。随着“限入令”的推出,是否意味着国产奶粉有更好的机会夺回此前已经失去的大半江山?而在国货与洋货不断PK的过程中,消费者能否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41家洋奶粉外暂时亮“红灯”
在截至4月30日公布的这批名单中,41家生产商分别来自德国、法国、韩国、荷兰、新西兰等13个国家。从品牌来看,为国内消费者所熟知的爱氏晨曦、雀巢、恒天然、雅培等生产商均在名单之内。国家认监委表示,随后还将根据境外乳品生产企业申请注册的进展情况随时更新。
“这是从源头上保证国内销售的进口奶粉乳品符合中国食品安全要求。”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国家对洋奶粉的新规可以杜绝国外仿制大品牌奶粉流入国内。同时,这41家生产商所代工的一些品牌,以及其他一些规模较小的杂牌、小品牌洋奶粉会被挡在国门之外。“尤其是那些没有固定代工工厂、代工厂规模小、配方研发能力不够的杂洋品牌、小工厂,将渐渐被中国市场淘汰。”
今年以来,进口婴幼儿乳粉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今年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不得在境内加贴,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从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同时,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必须已罐装在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中。
不过,门槛的提高并没有影响到外资对中国婴幼儿乳制品市场的乐观。对于拿到“入场券”的境外生产商来说,这更是利好。乐天集团旗下高端奶粉品牌“大贵族”近日进入中国市场。记者注意到,这款奶粉的生产商乐天帕斯特,也在首批公布的生产商名单之中。
乐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以来,中国生产、销售婴幼儿乳粉规定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产品必须要按照新规定重新设计,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公司进军中国婴幼儿市场的决定。
国产PK洋奶粉仍是拉锯战
2008年以来,“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开启了“洋奶粉”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代。在2006年到2012年之间,国外奶粉品牌平均每年的价格涨幅达到15%-16%之多。根据AC尼尔森对2012年全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统计,美赞臣、多美滋、惠氏及雅培四大洋奶粉品牌占到了当年中国婴幼儿乳粉的半壁江山。
直到2013年,国家发改委开出的天价罚单以及随后相关部门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婴幼儿乳粉生产、经营规定,给不断狂奔的“洋奶粉”拴了缰绳。
“今年3月份,多美滋宣布新品降价。这或许意味着洋奶粉在中国市场双向调价的时代已经到来。”荷兰合作银行食品及农业研究部总监陈炜认为,未来不论对外资还是国资,都面临较长的拉锯战。
“但总体而言,洋奶粉或者还会占据上风。”宋亮认为,目前国内奶粉市场上,消费者的信心还没有完全倾向国产品牌。AC尼尔森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国产奶粉品牌和洋奶粉品牌依然呈现胶着竞争状态,国内厂商市场份额占46%,境外厂商占据54%。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限入令”对外资杂品牌的打压非常明显,但国内消费者习惯的主流“洋奶粉”还是会受其利好。
消费者仍难做“渔翁”
另一方面,在外资和国货的市场争夺中,消费者却难以享受到“渔翁得利”。
陈炜说,一直以来洋奶粉在中国定价往往参照“奢侈品”的定价方式:维持较高市场价格以维护品牌高端高质的形象。而多个国产品牌也受“耳濡目染”,打着“进口奶源”或者“高价等于高质”的旗号跟风提价或者聚焦高端高价乳粉。加上近年国内原奶成本不断攀升的推动,国产奶粉价格也在渐渐走高。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前2周,国内品牌平均价格为159.67元/千克,同比上涨3.12%。
除了定价战、品牌战,婴幼儿乳粉还陷入了“功能战”——所谓配方的微调能带来“开发智力”“转奶期短”等功能性的特点,成为母婴店、大型商超向妈妈们推荐品牌、强调高价物有所值的理由。
“每次去母婴店,都遇推销换奶粉,拗口的营养成分都说得天花乱坠,其实我根本听不懂。”上海妈妈李婧说。
“作为市场竞争的根本,消费者更看重的其实是质量安全和价格合理。”陈炜说,“在奶粉市场上很难说是外资好还是国产好,但都不能脱离物有所值的实质,更不能忽略食品安全。尤其对于国内乳企,只能不断提高养牛技术,降低成本、完善工艺,才能生产出能让消费者认为不奢侈的好奶粉。”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