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发展模式
我国独特的外贸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的研究,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已达到了人均收入水平高于我国3倍国家的出口结构水平。
但是,当前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型特点依然明显,其突出的症结是我国产业分工很不发达、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
大力推动我国产业分工模式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和财税、 金融 政策 ,增强各类出口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将是构造新外贸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
中国模式震惊世界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我国外贸发展模式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战略,而是走上了一条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结合的独特出口模式,不仅实现了外贸规模的持续扩大,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变成世界贸易大国,而且也伴随着外贸质量、效益和效率的迅速提高,特别是出口产品结构迅速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使外贸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大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 进出口 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4221.2亿美元,列世界第三位,年均增长17%,入世5年来外贸增速更是高达30%。贸易总额从千亿迈上万亿美元的大台阶,日本用了30年、德国用了25年、美国用了20年,而我国只用了16年。
与此同时,我国的贸易增长已经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增长的火车头,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贸易强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有了显著提高。我国对世界贸易贡献从不到1%扩大到11%,并成为美国的第三、欧盟和日本的第二、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使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真正变成了现实,增强了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话语权。
———抓住三次国际产业转移重大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了3次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抓住了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完成了轻重工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纺织 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二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承接了大量制造业的国际转移,进入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阶段,使机电产品成为我国出口主导产品;
三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承接以IT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还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IT制造基地。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迅速提高,并已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和跨国采购还使我国比较成功地抵御了全球IT泡沫破灭的冲击,保持了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
———实现外贸结构四次重大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完成了四次重大跨越:
一是由改革开放前的农产品为主,向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品为主转变,1977年工矿产品出口仅占出口总额的38.5%,到1980年就超过一半达51.8%;
二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实现了从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1986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升至63.6%,到199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上升到74.4%;
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一步实现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转变,1997年我国机电产品已超过 纺织 和轻工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目前所占比重已超过50%,改变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产业间分工的状况,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四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进一步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双高以及高新技术产品为主方向转变,2005年高新技术产品 进出口 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9.2%,比2000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外贸与产业互动我国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外贸与产业的互动,有效发挥了国际市场转换机制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外贸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路径包括:
一是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填补产业和技术空白,1979年以来到2005年底,全国共引进技术77469项,合同金额2137.52亿美元,而且近年来,软件技术引进的比重有明显提高,大中型企业技术引进技术加快,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引进比重上升;
二是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了规模经济,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从轻纺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都已经形成了不同水平的产业集聚,既增加了其出口能力,又增强了对外资吸纳能力,有些产业门类的集聚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
三是竞争效应,进口竞争和出口竞争对国内产业和企业发展增加了压力和动力,激发了企业活力,大大加快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轻工、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冶金等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实质性飞跃,培育出一批如大规模 集成电路 业、计算机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粗放增长病况犹存
外贸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的症结是整个产业链分工模式和出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不足。
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外贸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的过程。但总体看,当前,外贸增长方式粗放型特点依然明显。
这表现在:对外贸易规模与自身效益未实现同步增长;各类出口企业价格竞争力强,非价格竞争力差;部分出口产品市场集中度过高,容易引发 贸易摩擦 。此外,粗放型经济贸易增长方式也给我国资源环境带来了直接压力,过于依赖劳动力廉价优势也不利于提高劳动者技能和人力资源的培育,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和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同时还不利于我们更好地缓解高投资、高储蓄、高出口和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
外贸增长方式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现代化水平相关联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自然延伸。其突出的症结是我国产业分工很不发达、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并伴生以下问题:
第一,出口产业、产品结构雷同化,引发过度竞争。
第二,出口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薄弱,过度依赖中间商。大多数企业在资金实力、技术领先度、 人才 培养、海外营销经验等方面与国外大公司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大多没有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难以掌握市场主动权。
第三,出口生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目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 加工贸易 分别占74%和89%,外资企业分别占73%和87%,出口产品明显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目前我国95%的医药、80%以上的芯片、70%以上的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90%以上的汽车专利都是国外的。2005年,我国仅有万分之三左右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我国拥有商标的企业不到40%,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比重不到10%,名牌产品只占我国出口500强企业销售收入的6%。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政策 转型创新模式
今后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关键是围绕提高各类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相应的战略思路,创新对外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外贸外资政策的转型,配合产业技术政策的创新,改善公共服务和促进体系,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向集约化和质量效益型加快转变。
第一,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大力推动我国产业分工模式的调整,推动各类出口企业从“大而全”、“小而全”转向“专而精”的发展轨道。不仅要推动制造业部门和产品内分工的深化,而且还要大力推进制造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系列化和外部协作的加快发展。促使各类企业扬长避短、分工协作、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的技术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着力加强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并逐步对核心业务、辅助流程进行重组和外包,逐步打造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供应链管理体系。
第二,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和财税、 金融 政策,大力支持各类出口企业培育基于创新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推动各类生产和服务企业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强化技术、品牌、企业文化、营销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等方面能力建设,力求建立互补性知识与技能体系,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变”的技术、管理和经营创新,增强全方位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各类出口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
第四,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升级,打造一大批中高端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供应商,提高我国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战略进一步向发挥人力资源综合优势和综合要素优势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式转变,提高各类企业供应链管理能力,特别是着力培育一大批中高端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供应商,逐步进入和占领国际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
第五,支持各类出口企业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建立国际营销网络。通过相关政策支持企业加大市场营销投入的力度,提高营销人员的 素质 ,完善营销组织结构,最终建立健全能够“发现市场、创造需求、引导创新、优化管理”的市场营销平台。积极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和并购等多种途径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第六,提高工业设计和品牌建设能力,支持有实力企业培育出口自主品牌。研究制定进一步扶持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信贷、保险等政策手段,推动各类企业产品设计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加快建设企业评价体系,帮助企业在市场中找准定位,使品牌企业脱颖而出;要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更多更好利用国外技术、管理 人才 和其他资源,推进开放条件下创新体系建设和品牌建设。
第七,通过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中介体系建设和必要的行政指导,促使各类出口企业形成理性有序的出口模式。改变“重数量规模扩张,轻效益信誉提高”、“重短期发展、轻长期发展”、“重价格竞争、轻非价格竞争”的倾向。通过企业微观 制度 创新为更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创造条件,促进外部和谐。加强并充分发挥外经贸中介服务体系的功能,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低价竞销,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树立中国商品的良好形象,提高美誉度。
第八,顺利实现外贸外资政策转型,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培育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动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创新对外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外贸、外资政策转型,扭转局部范围内存在的过于追求规模数量扩张的倾向。重点是确立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外贸、外资政策导向,外贸发展模式要逐步转变到以提高非价格竞争为主的轨道,外资发展模式要更加突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外部智力;要通过外经贸政策转型,为各类企业搭建更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平台,推动产品、服务、技术和管理的全方位创新,支持本地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做精做强,依托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而走上集约化经营的轨道。
课程推荐
- 外贸会计普通班
- 外贸会计特色班
- 外贸会计精品班
- 外贸会计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门 380元/两门 |
购买 |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480元/一门 960元/两门 |
购买 |
- 外贸会计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外贸会计实务考试试卷(5月)(答案) (2009-09-14 09:49:42) |
外贸会计实务考试试卷(5月)(四) (2009-09-14 09:48:45) |
外贸会计实务考试试卷(5月)(三) (2009-09-14 09:46:43) |
外贸会计实务考试试卷(5月)(二) (2009-09-14 09:45:10) |
外贸会计实务考试试卷(5月)(一) (2009-09-14 09:42:02) |